摘要: 1. 0目的:为了提高棕片的利用率,为使棕片的使用、制作管制系统化、规范化,确保生产品质量 及成本的控制。2. 0范围:本公司均适用之。3. 0权责:3.1工程部:负责棕片制作之前的原始底片的收发。3.2生产部:负责 ...
1. 0目的:为了提高棕片的利用率,为使棕片的使用、制作管制系统化、规范化,确保生产品质量 及成本的控制。2. 0范围:本公司均适用之。3. 0权责:3.1工程部:负责棕片制作之前的原始底片的收发。3.2生产部:负责棕片制作以及棕片的管制。3.3品质部:负责棕片制作以及棕片和原始底片的收发的管制和监督。4. 0定义:略。5. 0文件:略。6. 0流程:略。7. 0内容:7.1棕片制作之前的原始底片的领用: 7.1.1根据生产对应的料号在工程部底片室领用底片并记录时间、领用人、数量等相关信息的记录。 7.1.2根据生产料号的数量评估棕片的使用量,并领取相应的棕片。 7.1.3领用底片、棕片的料号必须一致。7.2搬运: 7.2.1搬运棕片或底片用纸袋装好,纸袋平放盒子内。 7.2.2搬运时双手端平纸盒,防止摔伤、碰撞。7.3核对、检修: 7.3.1棕片、底片与图纸、板相核对,确保四者一致,再制作新棕片。放大镜的倍数必须50X或者100X。 7.4棕片制作:7.4.1棕片只允许棕片制作员完成制作,检修,以及图纸校对事项。7.4.2棕片制作是运用图形转移的方法,即是用原稿底片复制棕片(不允许用棕片复制棕片),(底片,棕片光滑的面为非药膜面),底片药膜面与棕片药膜面紧贴,底片在棕片下面用线路暴光机下灯进行暴光能量2-3级,真空90%以上。7.4.3棕片显影时间25%-28%CP级化学纯氨水流量30-40滴/分钟,温度60-70℃,显影2-3次。7.4.4棕片尺寸比板的长与宽大5-8mm7.4.5棕片检修使用10X放大镜仔细检查,需修补的缺陷用UF感光笔修正,感光笔必须在非药膜面进行操作,修补之后的效果必须与底片、图纸要求数据一致。 7.4.6制作数量100PNL以下1套,100-240PNL2套,240-400PNL3套,400-1000PNL4套,1000-2000PNL5套,2000PNL以上6套。 7.5储存棕片: 7.5.1储存环境:黄光源照明,温度18-22℃,湿度50-70%RH,无尘室内。 7.5.2棕片存放于立柜或抽屉内,平铺叠放层数不多于100层,且不可放置其它重物,不可皱折、卷曲。 7.5.3棕片储存按料号的大小顺序进行登记存放,并记录制作时间、制作人、版本号、制作数量(在纸袋也作相应的记录)。 7.6内部领用、归还、转借、回收: 7.6.1内部领用:作业员需使用棕片对片,则有棕片制作员发放,棕片发放使用前必须经棕片制作员检修OK后发放。 7.6.2归还棕片、底片:必须是生产线将该料已生产到其它工序或该料号棕片已制作OK,给予及时归还工程部,并作归还记录。 7.6.3转借:棕片底片其它部门不原则向棕片制用员借用时必须作详尽记录。2H内归还,在收到棕片、底片时需进行检修,以防刮伤、皱折、污染等品质隐患影响生产品质。 7.6.4工程资料变更需将所有底片、棕片给工程回收,并作相关记录回收原因、数量、回收人、料号与制作棕片记录核对是否有遗漏,以免造成回收不彻底、不明确。 7.7棕片的正常使用及标准 7.7.1线路棕片寿命为拍板800次; 7.7.2阻焊棕片寿命为拍板600次; 7.7.3使用标准为每生产1㎡耗用0.1㎡的棕片。 7.8棕片异常处理:棕片存放时间超过半年以上或未到使用次数需作报废处理,必须做一片首件板由IPQC确认,该棕片已严重影响到生产品质暴光房主管再填写棕片申请报废报告单,交工程部、IPQC确认报废,并核对制作记录、做好报废记录。 7.9每月棕片制作员需核算当月利用率、制作数量、棕片制作不良报废率、棕片异常报废数量。8.0表单:《棕片制作记录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