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捷成cam培训基地
CAM阻抗設計标准
規範阻抗制作方式,確保阻抗制作的正確性.
2.適用範圍:
廠內阻抗板之CAM設計。
3. 名詞解釋:
3.1 特性阻抗(Characteristic Impedance):當二導體與其大地絕緣後,彼此之間的阻抗.
3.2 差動阻抗(Differential Impedance):二導線間的量測阻抗.
4.相關權責:
4.1 OP:依客戶要求進行阻抗模擬計算,並將實際所需阻抗值、阻抗線寬、放置位置等內容
標注於《制前設計流程單》.
4.2 CAM:嚴格按照《制前設計流程單》之要求進行阻抗設計排版.
5.作業流程
無
6.制作方法与內容:
6.1一般特性阻抗設計標準:
a. 孔徑制作:1.0-1.2mm,通常取板內相同之鑽徑,孔中心間距100mil.
b. 外層PAD以DRL+12mil制作,接線孔PAD以圓形制作,接地孔PAD以方形制用作.
c. 阻抗線長6inch,最小不得低於6inch.
d. 防焊PAD以外層PAD+6mil制作.
e. 護衛線寬度45mil,護衛線與阻抗線邊到邊的距離為22mil,但不得小於6mil.
f. L1層標示接地接線層別、廠內料號、阻抗值、原稿阻抗線寬,以方便各制程識別用
g. 接地層對應接線孔以隔離PAD方式制作,對應接地孔以導通Thermal Pad方式制作.
h. 六層以上阻抗板,相鄰兩個走線層之阻抗線不能重疊,但護衛線与護衛線可以重疊.
i. 外層方形PAD對應接地層為Thermal Pad或直接與銅面導通.
100MIL 接線孔對應處以與銅面隔,接地孔與銅面導通
接線孔對應處以隔离PAD方式制作,接地孔制作成Thermal pad
說明: 上圖模塊為最常見的走線方式,即 L1 L3 L4 L6 為走線層,L2 L5 為接地層. L3与L4 兩 層阻抗線不允許重疊.
6.2 一般差動阻抗設計
a. 孔徑制作:1.0-1.2mm,通常取板內相同之鑽徑,孔中心間距100mil.
b. 外層PAD以DRL+12mil制作,接線孔PAD以圓形制作,接地孔PAD以方形制用作.
c. 阻抗線長最佳6inch,最小不得僭低於4inch.
d. 防焊PAD以外層PAD+6mil制作.
e. 護衛線寬度45mil,護衛線與阻抗線邊到邊的距離為22mil,但不得小於6mil.
f. L1層標示接地接線層別、廠內料號、阻抗值、原稿阻抗線寬/線距,以方便各制程識別用
g. 接地層對應接線孔以隔離PAD方式制作,對應接地孔以導通Thermal Pad方式制作.
h. 六層以上阻抗板,相鄰兩個走線層之阻抗線不能重疊,但護衛線与護衛線可以重疊.
i. 外層方形PAD對應接地層為Thermal Pad或直接與銅面導通.
J 線寬/線距必須符合流程單要求.
特殊阻抗設計:
6.3
特殊阻抗設計時除了一般注意事項以外須根据實際情況進行修改.
此種阻抗需將兩接線孔對應L2層制作成与銅面隔離,另一孔與銅面直接導通.
1) L2層接線孔對應處制作成與銅面隔離,另一孔直接與銅面導通;
2) L3層兩孔均作成與銅面隔離,否則屬錯誤設計,導致阻抗無法測試.
7. 相關文件:
《CAM作業標準書》
8. 附 件:
《制前設計流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