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业务转型
中国移动的全新品牌“和”,不仅让人联想到未来蕴藏无限商机的移动互联网,同时,由于年轻人已经将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随着微博、微信等移动社交应用不断深入人心,更让人对中国移动的“和”充满。
根据爱立信11月1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智能手机销量占全球手机总销量的55%,而智能手机用户数占所有手机用户的25%至30%。未来智能 手机用户数将迅速增长。爱立信同时预计,从2013年至2019年,来自手机的移动数据流量将增加10倍,视频将在所有移动数据流量中占超过50%。到 2019年,智能手机数据流量将达到每年10艾字节(Exabytes,2的16次方字节)。
随着我国4G牌照发放、4G网络商用、未来4G智能手机及相关4G终端逐渐普及,消费者的移动上网体验会有质的飞越,作为电信运营商,在保证语音、短信等 基础业务稳中有升的同时,在不断增长的消费者数据流量消费中寻找更具个性化和附加值的新的增长点,似乎是更大的出路。
结合最近易信联合中国电信主推三网免流量费,不难看出,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厂商已经尝试展开更为深入的合作,来谋求业务转型并进行实质性的探索,未来不排除微博、微信与三大运营商有更大的动作,从而增加运营商话语权。
国产手机厂商角色再定位
国产手机厂商经历了从山寨厂商到硬件厂商定位的转变,随着国产手机厂商技术的进步、硬件做工的加强和外观设计的改善,目前被定位为国产品牌手机厂商,相比 国外手机巨头苹果、三星,虽然摆脱了山寨品牌的帽子,但是依然是硬件厂商,系统、核心零部件以及软件应用的缺失困扰着国产手机厂商。
但是国产手机厂商一直坚持技术积累和微创新,目前也取得了小小的成绩,首先是在国内逐步扩大的产品市场份额。根据市场调研公司Canalys发布的数据, 截至9月底的第三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前七名分别为三星、联想、酷派、华为、苹果、小米和中兴,国产手机厂商独占5席。
其次,国产手机厂商酷派在今年9月下旬发布了旗下第四代旗舰机型大观4和国内首款智能手表Coolpad,欲与三星、索尼等厂商抢占可穿戴设备领域,特别是智能手表市场。这也说明了国产手机厂商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
更令人欣慰的是,国产手机厂商华为在旗下最新款P6手机中,已经搭载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思K3V2四核处理器,这说明了国产手机厂商在核心零部件设计制造上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在4G网络即将商用和移动互联网大潮来临之际,国产手机厂商也尝试拥抱互联网,与互联网厂商展开合作,或以互联网模式来开展手机营销,从而开拓自身发展空 间。以小米为例,从小米公司创立之初,就采取互联网思维和模式进行产品的宣传和营销,通过互联网,让消费者树立了对产品的认可,对品牌的喜爱,以及参与感 的满足。
国内互联网巨头百度公司则通过战略投资深圳市百分之百科技数码有限公司,通过百度云ROM系统,将触角伸向终端厂商,百分之百公司也通过百度的战略投资,整合了百度海量的特色资源和应用,使百分之百的手机更具个性化和自身特色。
未来国产手机厂商联合更多第三方互联网厂商、甚至跨界与娱乐圈名人及热门影视剧展开深入合作,从而为手机产品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内容和娱乐服务,或许是未来国产手机厂商需要探索并尝试的领域。
针对最近中国移动推出了自有品牌手机,有业内人士就指出,未来国产手机厂商在扩大与运营商合作的同时,扩大社会渠道和电商渠道的投入,同时依托互联网和社 交网络的强大覆盖范围,逐步确立品牌形象。通过与内容提供商开展合作,将硬件、系统、应用、内容服务进行更为彻底的整合,未来国产手机厂商的跨界合作或许 会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
这位人士甚至指出,基于苹果软硬一体的思路(即软件依附于硬件来销售的策略),以及微软的设备和服务厂商的战略转型和重新定位,一方面要求国产手机厂商应 该增加在手机核心零部件方面的研发投入;另一方面也给国产手机厂商以启发,那就是针对大众消费者和企业市场,基于用户安全、放眼长远的规划和部署,推出自 有系统,依托自身硬件资源和渠道优势,增加内容和特色服务,从而完成对自身硬件厂商的在定位。
多方互动融合共享是未来趋势
除了发挥自身的硬件优势地位,国产手机厂商也意识到了未来与互联网厂商、运营商、渠道商甚至影视娱乐和电视媒体等多方的跨界合作将成为趋势,在硬件厂商进 行资源整合和重新定位的同时,更需要各合作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地位和资源,互动、融合、共享或许是未来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年内4G牌照发放,4G网络商业化进程开启,将迎来4G智能手机普及热潮,国产手机厂商已经与国外手机厂商在4G智能手机技术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发力国内4G市场,进一步抢占国内4G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并逐步确立国产手机厂商的高端品牌定位,正是当务之急 。